Friday, September 14
《赛德克 巴莱》与我的学生教会我的事
两年前到清境农场去,上合欢山时,民宿老板充满热情并自豪地介绍“雾社”这个地方,并告诉我拍《海角七号》的导演要拍一部关于高山族抗日的电影。我是《海角七号》的拥护者,听到魏德圣要开拍电影,自然是很期待。但是,电影在新加坡上映的时候,我错过了。在机缘巧合下,我最近看了《赛德克巴莱》,内心满满的都是感动和震撼,却苦于无人与我分享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于是,我打学生的主意。
我看遍网上所有关于《赛德克巴莱》及任何与赛德克族、雾社事件有关的视频,买电影改编的小说阅读,吸取了所有我能找到的讯息。之后,我思考能如何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明白高山族的文化、理解人物的内心,最后结合电影与写作。这是针对高级华文的学生设计的课。对于快捷华文班,我去掉了写作的部分,让他们口述。基本上我让学生看年轻莫那的部分,然后鼓励他们自己继续看完《太阳旗》和《彩虹桥》。
中四普通华文的学生在九月假期的时候考完了N水准的华文考试。他们还有2周才继续考其他的科目,但我们照样上华文课。对我来说,这是一段“黄金时间” ,因为我可以利用这两周进行正规课程额以外的教学。我在思索,要给他们讲通俗一点的《射雕英雄传》,还是给他们还有我自己一个挑战,讲《赛德克巴莱》?普通学术班的同学,有这个耐性和程度去接受和思考这部沉重的电影吗?况且,整部影片没有讲一句华语,都是赛德克语和日语,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认字能力有办法应付字幕阅读吗?考虑到这些,我重新思考我要怎么切入,让中四普通学术班的同学明白:马关条约、中日战争、高山族文化、文明与野蛮、“以藩治藩”......还有故事内容。
我准备了一套ppt,从现代的台湾开始讲起,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台湾的认识,也分享我的台湾旅游经验。然后,我把太鲁阁、阿里山、清境农场、阿美族等照片让学生看,渐渐把学生带到原住民,然后深入浅出地从马关条约讲到国共战争,最后再回到台湾日据时代,带出电影的内容与高山族文化。最后,我简介莫那鲁道。介绍完毕,我心里认为学生可能已经负荷过重了,但学生第一次让我感到惊喜:他们高喊“老师快点快点给我们看电影!我们已经很想看了!”但是投影机这时出现技术故障,学生失望地叹气,有几个学生立刻冲上前来协助解决,最后我们顺利地看了前面35分钟,也就是我预计中的莫那鲁道年轻的部分。中间我暂停播映,问问学生还看得懂历史背景吗,学生都点点头。嗯,这证明我为他们做的准备和切入点还是正确的。
随着莫那鲁道被一群日本警察压倒在埋头颅的坑里,时间从1902年往前推移至1930年,我问学生要不要继续看48岁的莫那鲁道。学生问:年轻那个没有演啦?我答:是的,没有帅哥看了。你们还要继续吗?“要!”之后交待莫那鲁道与赛德克人被欺压、改变生活习惯、忍辱负重的部分可说是相当沉重。而且没有帅哥和动作戏,学生可能会看不下去。我让学生边看边随时按下“暂停”稍微做讲解,或问问他们的感想,学生的回答都让我受到很大的鼓励,他们是很认真的看,而且是有在思考的看!这是第二个惊喜。但我仍做了“随时停播”的心理。下课时间到了,我问:明天还要继续吗?“要!”我太高兴啦!!第三个惊喜!
第三天走进课室,学生都在我还没到来之前把桌椅转都向课室角落的布幕,等着继续看《赛德克巴莱》。边看,边补充我书里看到,电影里不明显的部分。今天看到赛德克族血祭祖灵,在雾社的运动会上痛杀日本人。全班学生看到一个赛德克人高举敌人的首级,竟然鼓掌欢呼起来!这是第四个惊喜啊!《太阳旗》的部分大概还剩下20分钟的时间,下课的铃声响了。我说:“我们下星期继续吧!”学生立刻很期待地问:“老师,你下一节有课吗?”“没有。怎么了?”“我们的英文也考完N水准了。老师通常让我们自习其他科目。你向她借时间让我们继续看好不好???”惊喜!惊喜!惊喜!
看完了《太阳旗》,我以花冈一郎与莫那鲁道在小溪旁的那幕戏与学生讨论了“野蛮与文明”、“灵魂与外貌”、“生存与灭亡”、“忍辱与反抗”、“自由与奴隶”、“祖灵与神社”,抛出了一些问题给他们思考。再问:“下周还要看下半部吗?”“要要要!”
我满足、自豪、骄傲地走出中四普通学术班的课室。
他们教会了我,不要因为他们的学术科目学习能力而小看他们心灵的深度。
他们再度证明,老师的热情是可以传遍课室并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他们提醒了我,老师要自我充实才能教出不一样的课。
他们鼓励了我,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但我要找出适合他们的方法。
他们体验了一次立体的阅读,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我很有自信,这次的电影教学会是他们中学生涯印象最深刻的华文课之一。
这次的电影教学对他们的作文、语文考试有直接的帮助吗?你能直接看到他们的成绩有进步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你要如何衡量这次的电影教学对德育方面的提升、对历史的认识、捍卫自己的母语文化的骄傲?
所以,当我听到部长在几天前的工作计划工作坊提出对教育方向的一些改变,我非常欣喜。
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野蛮”地学习,不要让他们在“文明”的考试中“卑躬屈膝”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voices:
记得我曾经非常讨厌华文课,枯燥、乏味又注重死背书。现在,我热爱华文,就因为在O水准会考后的三个月,我遇见一位“不按牌理出牌”,让我们读课外文章,学那些“可以用来骂人" 的歇后语,还看了一部我们平时不会选看的中国片,上课实在非常愉快。哦!当然还有“误导他人子弟”的金庸小说!但是,那些日子是我上华文课不盼望下课钟声的时候。希望教育部能让老师们有较多的教学发挥空间。
Post a Comment